洪蘭老師將「認知神經科學」這四十年來,一些有關孩子大腦發展和教養的科學證據,講給年輕的父母聽,使父母可以安心的享受育兒的樂趣,讓家長們知道,教養孩子永遠不太晚,因為人類的大腦是可以改變的。
大腦會因為環境的需求而改變,所以孩子永遠可以學習,永遠不會太晚,養成孩子好習慣,可以節省大腦的資源,也會幫助孩子在人際關係和事業上比較容易朝向成功。
父母是一面鏡子,是孩子的榜樣,家長多了解孩子成長期間大腦和行為之間的關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就會比較順利。
每個父母都希望子女將來成龍成鳳,卻苦於不知道該怎麼教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尤其在大腦科學成為顯學之後,父母親都知道了大腦發展對孩子未來的重要性,卻因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反而更加不知該怎麼教了。因為傍惶,很多父母轉而相信坊間補習班的大腦開發、潛能開發等宣傳,以為盡量給孩子各種聲光刺激才能促使大腦發育。其實這是錯的,過多刺激對大腦的發展不但無益,反而有害,揠苗助長已經很可怕了,盲目的揠苗助長更可怕。有鑑於此,洪蘭老師將這些教養議題做成十分鐘的課程,從零歲開始,跟隨著孩子的成長,點出最重要的教養關鍵,讓繁忙的父母親可以一邊開車或做家事一邊聽,在短短時間內聽完一課,又因為中文的同音字多,加上我說話的速度常慢不下來,怕父母親聽不清楚,會錯意,我又把它們寫出來成為這套「符合大腦科學的網路時代教養方式-給0-12歲孩子的家長」的有聲書加紙本,希望籍由這些經由實證研究得來的大腦知識,給父母一些正確的教養觀念。
這套有聲書加紙本一共有36堂課,從一出生的零歲到小學畢業時的十二歲,就各個時期父母會遇到的問題,用實驗的方式解答,也就是說,我盡量引用實驗,請父母親依實驗的結果,自己去判斷這種做法對您的孩子合不合適,畢竟每個孩子不一樣,只有父母最知道某個教養法可不可以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近年來認知神經科學最大的貢獻便是改變了過去「大腦定型不能改變,神經細胞死了不能再生」的教條。時代不一樣,世界對孩子的要求不一樣,父母的教養方式當然也要不一樣,希望本書能帶給父母一些有用的教養知識,減緩父母的教養焦慮,另一方面讓孩子快樂成長為國家的棟樑。
作者簡介
洪蘭
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 講座教授
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資深研究員
台大學士,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及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在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在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 1992年返台,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並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現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
曾獲頒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2005年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特別貢獻獎、2011年遠見雜誌華人領袖終身成就獎、2018年中華民國資訊學會李國鼎會士獎及國際心理科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先後到台灣大大小小一千五百所以上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
十多年來致力於譯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六十四本書,並在各大報章雜誌寫專欄。著作繁多,包括《講理就好》系列十本(遠流出版),《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從大腦看人生》《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教育創造未來》《自主學習,決定未來》《打開大門,讓世界進來》……等三十六本。
章節
- │推薦序│以愛為經 以識為緯/蔡穎卿
- │推薦序│心地純潔 目標遠大 她是 也期待孩子如是/田麗雲
- │自序│符合大腦科學的網路時代教養方式──給0~12歲孩子的家長
- 1 嬰兒出生時知道什麼
- 2 大腦奧妙的發育
- 3 神經的連結可以改變
- 4 語言的習得
- 5 孩子語言發展遲緩怎麼辦
- 6 大腦學習的迷思
- 7 童年經驗的重要性
- 8 養成生活好習慣
- 9 沒有驚訝就沒有學習──培養注意力
- 10 記憶力像置物櫃
- 11 強化記憶力的不二法寶
- 12 隔壁家孩子比較好嗎──教養方式
- 13 兩歲孩子狗都嫌嗎──有苦說不出
- 14 生辰八字──坊間的迷思
- 15 0~3歲的教養總結
- 16 夢是夜間的戲院──睡眠的重要
- 17 睡眠和記憶的關係
- 18 孩子看得見別人的需求嗎──培養同理心
- 19 父母是最初的老師──親子溝通
- 20 認知功能的總理──執行功能
- 21 為大腦搶下閱讀地盤──親子閱讀
- 22 探索孩子的創造力
- 23 音樂和體育的重要
- 24 孩子的社會化
- 25 網路與紙本閱讀改變大腦
- 26 孩子生病了──重視免疫系統
- 27 兄弟爭寵
- 28 網路時代仍須懂得應對進退
- 29 男女性別差異
- 30 孩子如何直面霸凌
- 31 如何培養責任心
- 32 興趣和天賦
- 33 惡作劇不可取
- 34 無畏挫折
- 35 典範的價值
- 36 知足與感恩──在生活中尋找快樂